今天去看蔡明亮的臉
電影之外讓我頗氣憤的是
我不論你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如何
喜歡或討厭
但請你不要沒事就拿起手機看、講、玩
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對於「藝術」(有許有些人認為不是)
或是喜歡電影的其它人
的基本尊重都沒有
又憑什麼能評斷電影是不是藝術
我並沒有十分了解蔡導對於國內觀眾的批評是在哪方面
但我覺得這種對電影的重視和態度應該也是他強調的重點之一
好了
發洩一下之後進入本片

看完之後我就一直的跟其它人說,看「臉」(其實蔡明亮其它電影也是),必須有一定的先前知識,這種先前知識,除了是對蔡明亮本身風格和應用手法的了解之外,還有許多不同文化元素的了解。而這一部片很重要的一部份是對於此次演出的演員必須要有一定的了解,試問一個完全不了解尚皮耶李奧、芬妮亞當和楚浮之間關係的觀眾,能對這部片有多深的了解,就像李幼鸚鵡鵪鶉所說的,即使是知名的影評人,也不一定能解讀出蔡明亮所欲表達的諸多元素中的意涵(詳見其破報評論),所以要說他曲高和寡,不如說他站立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來說故事。當然,蔡明亮的說故事方式是他獨有的,極為難以親近,這就要看個人造化了,有些人解得開,有些人無法,以下就是我自己用粗淺知識來解的作文心得,至於其它更深層的意涵,就交給影評人們更大規模的作文比賽吧!

「臉」是羅浮宮給蔡明亮的指定作業,希望他交一份可供羅浮宮做為電影藝術收藏品的影片,其實也就考驗蔡明亮要把什麼東西收藏進這兩個多小時之中,以這個角度來看,所以我們看到了尚皮耶李奧、芬妮亞當這兩位與蔡明亮最鍾愛的導演楚浮關係最密切的人的出現。而打從出現李奧在雪椅上的個特寫起,我就完全把焦點放在他身上了,這一位50年前還是叛逆的偷牛奶瓶小孩,如今竟然已經如此風霜,那場雪就這樣飄落在他臉上,歲月和整個時代的過去,在他斑駁的臉上展現。在後來小康和李奧(片中名其實是安瑞)的對話中,更是細數了大師導演,羅塞里尼、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奧森威爾斯、溝口健二等等,還有楚浮,這可以說是藉著李奧的口,將這些大導演們一同送進羅浮宮(這是頗粗淺的說法啦,畢竟這些人不必如此也可被收藏),又可以說,這些導演們(連同與我相伴的楚浮),都已過去,而剩下的,我,還在為他們所建立起的電影藝術而努力,這場戲裡李奧對於小鳥的譬喻和自白,不僅僅是李奧這等傳奇演員的註角,更是蔡明亮為自己的地位做一個表白。

李奧另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場戲,則是片末與芬妮亞當在化妝間的長對戲,攤在椅子上的李奧質疑著自己無法飾演國王(因他撞傷了的鼻子),李奧此場只用了表情的表演,就跟芬妮亞當互相對戲,而兩人之於楚浮的深厚關係,更讓這場對戲,充滿著戲裡戲外無限的想像空間。

而芬妮亞當與楚浮的關係更是密切,在戲裡,芬妮飾演著小康所要拍的電影的製片,在中段小康接到她媽媽(陸亦靜)的死訊,就帶出了兩段意義,一是蔡明亮的母親即是在他拍電影的途中過世,二則是楚浮也是在芬妮拍片時過世,這兩種遺憾,讓蔡明亮把芬妮硬是拉回了小康的老家台灣,火葬、祭拜,但芬妮亞當強奪媽媽供品的戲,或許可以說是奇妙的文化衝突(還頗好笑),也可以說是蔡明亮對自我錯誤的坦露和諷刺。而芬妮在此同時,也在小康家找尋到了她愛人的痕跡,一本四百擊海邊結尾的畫格圖本,以及楚浮的圖片集,芬妮說:「原來你也在這裡」,這不只是蔡明亮自己的贖罪,也是芬妮自己贖罪旅程。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部片,PTT版上已有人PO出相當使人感到認同的解釋評論,看得懂也好,看不懂也好,有趣的是寫這些東西同時對電影片段的思考,電影真的就是這麼有趣,有很多很多空間。我想對於蔡明亮而言,有太多東西想放,因為他太懷舊,就像是楊貴媚不停的將東西塞進冰箱裡一樣,羅浮宮收藏也是一樣,也無法收盡一切。另一種思考,那些被喻為是爛掉的過期的老藝術老歌老電影,都應該被一件件好好被收藏起來成為長長久久的藝術品,就如蔡明亮所截取的那些,都放進「臉」裡面,永遠珍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