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之前因為一篇都要打1.2小時,所以希望速寫可以促使多發幾篇)

今天廣電系畢業影展放映了楚浮的「日以作夜」,雖然不是今天去看,但是前一陣子在清大夜貓子看的直到今天印象仍相當清楚(也許吧XD)。

這一部「電影中的電影」,以電影來呈現電影的拍製過程,連楚浮自己都直接擔綱戲中的導演,也讓電影中許多導演自身的經驗都成為我們對楚浮的想像。最有趣的即是穿插在各個段落裡的夢境,片段片段的拼湊,最後要表現是一對電影無盡的熱情,為自己所熱愛的電影(大國民),用盡力取得海報,即是對戲中電影拍製過成的呼應。所以最終女主角不惜以自己身體換取男配角的留下,電影不只是制式化工業的出產,楚浮將之中每一個人在製作過程的情感和焦慮表現出來,我終究沒有看到電影成品呈現,然而那中間的辛苦的過程,更是令人感動。

寒假期間看了希區考克的傳記,也更清楚了解到電影之後複雜的過程和人際的交錯,也許,所謂的「作者論」只是一個研究者對成品展現和作者的主觀連結,即使是掌握了電影主要核心的導演,也無法完全領導或代表電影。

片名日以作夜是在白天拍攝時,以增加濾鏡來表現黃昏與黑夜的場景,對觀眾而言我們最終也是看到了「虛幻」的黑夜,而戲中的演員,在他們的戲裡又再進行表演,現實與表演、真實與虛幻,也是相當有趣。最後,這是我看楚浮的第一部電影,就如同聞老師所說的,楚浮電影真的帶有種非常特殊的味道,讓人深深著迷。可惜之前並沒有好好把握新浪潮影展的機會多看楚浮的電影,希望之後能有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