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在高二的時候,翹掉了無趣的星期五下午團體時間,跑到了體育館聽我
非常崇拜的棒球博士袁定文的演講,在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棒球轉播,以及在美
國深造時期所受美國棒球文化的薰陶,不論是做為一個棒球記者、轉播員、棒球
人甚至只是球迷,袁定文以「棒球就是生活」的觀點貫連。棒球即為生活。在棒
運發展長達一百一十多年的美國,生活與棒球的關連性和密切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而在台灣,從日治時期的棒球文化的傳入,到三級棒球的揚威國際,乃至於職
業棒球運動的開啟和發展,即是棒球文化深入於台灣最好的印證。
在九降風之中,導演林書宇斷取了棒球發展中最令人感受深刻的片段,將影
響往後職業棒球與台灣整體棒球發展最重大的簽賭案做為貫穿故事的引線,串起
了竹東高中九位高中生的青春成長物語。不但是將已融入生活的棒球氣氛真實的
暈染在故事中,更把這個轉捩點與青春的衝突與崩解力量做呼應,而延伸到青春
的不可逆與往後的贖罪,劇末的小湯與廖敏雄的相會,即使極為刻意,然而對於
同時感受過青春與棒球的逝去(甚至片尾曲的張雨生)的人來說,那種緬懷和感嘆
的情緒是難以壓抑的。
然而對於我來說,真正壓抑了後面共鳴元素所產生之感動的原因是演員的演技
,在劇情劇烈的變化下,演員無法在和融到衝突之間的轉變與蘊釀做出傑出的表現
,也讓在劇情急轉直下之際,成為只是一種突發性的情緒。當然,對於年輕演員的
苛求要到如此細膩的程度,也許是太過吹毛求疵了,但是如果真的造成情境的情緒
無法連貫,影片的欣賞人也看得坐立難安。即使如此,衝突的力量上,林書宇表露
出了他個人影片特質,從「海巡尖兵」裡對於身份與價值的衝突,在肅殺的崗守黑
夜裡,蘊積而爆發。九降風雖不如「海」裡的激烈,但是對於角色間誤解和誤差所
碰出的衝突火光,卻是讓整部片因而有了青春的衝擊與懊悔。
而我還會如此猜測,「海」與「九」裡都有著對於時代氛圍的呼應,主角(一兵)
(阿行)以性愛和球棒,分別對那樣一個的社會結構做出控訴,這就如同是影響導演林
書宇深遠的楊德昌作品裡所具有的元素。
電影‧棒球‧新竹‧青春。九降風是一部如此貼近我生命經驗的一部電影,這些
拍出能與人共鳴與成長的電影,也許,就是台灣電影走向光明未來的某一條道路吧。
全站熱搜